文化是血脉,传承是精神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、灿烂辉煌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,是千百年传统医疗实践的结晶,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。浩瀚的宇宙,千年的本草,中医药有多么神奇,谁也说不清。在民间中医队伍当中,有这样一位大夫不得不提,他就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坪上镇坪上村卫生室最美赤脚中医——王家贵。
他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赤脚老中医,55岁,优秀党员,行医30年不管在医行、德行上都透出一股传统中医的精气神,他中等个子,额宽而厚,眉善目清,目光炯炯有神,睿智而深邃,给人的感觉格外精神。说起中医,他侃侃而谈,走在田间地头,他随口便道出各种植物的名称、功效。贵州有一句老话,“黔山无闲草,夜郎多灵药”,在他的身上恰好印证。他就是安顺普定县坪上镇坪上村,一位行医三十余载如一日的赤脚老中医王家贵。
小时候,因为家贫,他亲眼看到父亲心脏病突发,连当时不算高的医疗费也逼得一家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无奈之下,家人只能将父亲抬回家中静养,偶间听邻里说起一位老中医帮人治病很好,很多时候都不收钱,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父亲送去老中医那里看病,结果奇迹般的用完几服药之后,父亲的病好了。这件事在王家贵的内心产生了很深的影响,他就此萌生了学医救人,帮助贫困家庭治病想法。从此,他对有关中医知识都特别上心,只要遇到机会他总是积极去了解,长大后,他先后到河南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省,走访各地名医,收集有关民间医方,先后拜数十位中医前辈为师,硬是靠着一身坚韧不拔的精神,从一位曾今不知杏林为何物,到学有一身本领傍身,并在不断进步中,逐渐形成他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,如今他在胆结石,胆囊息肉,胆囊癌,乙肝,肝硬化,肝脓肿,脑梗塞后遗症,冠心病,风湿性心脏病,淋巴癌,直肠癌,再生障碍贫血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口碑。
他对中医理论的深入了解过程中,他的医术也在不断提高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坪上村,学有所成后,成为当地的一名村医,帮助村民看病,这一呆就是三十余载。我们走进普定县,他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名声,走进他医馆恰逢王家贵医生在给一位患有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治疗,了解才得知,患者是六枝人,叫廖体强,是专程来找王医生看病的,他得这个病已经很多年了,一直不能根治,他说,“自从去年来这里治疗,王医生舌下取栓效果很好,在调理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,唯一感到不好意思的就是王医生不收我的钱。
我们和王医生交谈后,给人感受就是和蔼可亲、医德高尚,患者无不称赞,偶间我们看到一张泛黄照片,竟然是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来到医馆看望王家贵医生,上面的还留着老部长孙隆椿称赞他一句话,“王家贵是一个把心献给老百姓的好医生”,他也曾多次被县、市等中医院邀请到岗上班,但他一一拒绝,一直默默地扎根在群众之中,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来他这里看病,尤其是疑难杂症,人们亲切称他为“当地人的120”。
我们在他口中总能听到这句话,“乡亲们有事能想到我,就是对我这辈子做医生最大的认可”。这句话说得简单,但要几十年完全不变味坚持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他就做到了,我们问他,“有群众来治病交不起钱怎么办”,他微微地笑着说到,“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,只要能治好大家病,开不起钱也得给大家治病,大不多了我自己多跑几次山里。我们感到非常吃惊,可更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账本,有的撕烂了,有的就是那么随意丢在一旁,上面零零散散地记着一些处方笺,有的旁边备注着患者所欠的药费。王家贵说,有的是当时病人无钱坚持让记录的,不过后来大多都忘记了。“人家都忘了,我也就不再收了,都是乡亲,谁还没有个难处。”他想的很开,他说“当初走这条路,也不是冲挣钱才学的,只要自己这点医术,能为乡亲们解除点病痛,减轻点大家的负担,这么多年的坚持,就值了。”
在他医馆除了药材,就是中医书籍,其他的没有了,当然还有十里八乡乡亲们送来的一面面红色锦旗。
历经多年潜心研发和自己孜孜孜不倦的探索,在医学上攻破了很多难题,治愈患者无数。他扎根乡村,深爱着这方土地,还经常到少医无药的偏远山区义诊,其医术、医风、医德深受当地百姓好一至好评。“施妙方起沉疴人间永泰,做上医治未病愿天下无疾。”这是他的最大心愿。